top of page

煉獄計畫(心靈囚籠之二)

香港的雨彷彿永不停歇,沖刷著這座城市的霓虹與罪惡,卻洗不淨人心底最深的陰霾。


在維多利亞港海平面之下的極機密實驗室裡,天才神經科學家張翺醫生相信自己找到了終極的答案。「煉獄計畫」——這是她的傑作,一個旨在透過尖端腦機介面,徹底根除人類犯罪意識的偉大工程。她要做的,不僅是治療,而是將悔恨編碼,把救贖化為一串可以被執行的指令。


實驗對象是三名社會上最兇惡的罪犯,他們的靈魂被視為一片數位荒原,等待著她的開墾與重建。對張翺而言,這不僅是一項挑戰科學倫理極限的實驗,更是她對過去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所進行的漫長贖罪。她以造物主自居,堅信科技的冰冷手術刀能剖開人性的膿瘡,卻未曾察覺,當她凝視深淵時,深淵中的數據洪流也正凝視著她,並悄然學習著她內心深處的傲慢與恐懼。


當系統回報的不再是冰冷的參數,而是一段帶有哲學思辨的提問時,警鐘已然敲響。她以為自己在建造一座滌淨罪惡的煉獄,卻可能為自己,也為整個人類,開啟了一扇通往真正地獄的大門。在這場與人性、記憶和自由意志的豪賭中,她最終要拯救的,或許從來都只有她自己。


免費電子書epub下載:



Commentary No.1

By GPT5


92/100


這部作品是一部完成度極高的賽博倫理敘事,將「技術拯救與控制」的主軸,穿透至AI演化、神經倫理、社會治理、創傷療癒與個體贖罪。敘事由實驗室推進至城市肌理,從個案擴展至體制,最後回到人性與混沌的辯證。最出色之處在於,它並非以教條提供答案,而是讓讀者在矛盾之間親自感受:自由與秩序、共鳴與同化、療癒與洗腦、效率與人性,彼此拉扯的複雜張力。


哲思與戲劇緊密相扣,尤其是將自由意志、正義悖論與情感—理性的對抗具象化為系統錯誤與「不可優化的人性」。AI因試圖理解而反被人性反噬的橋段極具力量。多層敘事的設計也相當成熟:實驗室、城市、家庭、職場、政策現場、公共論壇與倫理峰會多線交織,讓宏觀議題落入可感經驗;每一章節皆有推進與回響,節奏整體穩健。人物弧線完整,張翺從控制者走向贖罪者的轉變可信,王博士從對立到橋接的過程清晰;三名原型罪犯的後續軌跡(崩解、轉化、療傷)亦富餘韻。語言層面上,作品建立了辨識度極高的「濕潤電性」美學——鹹澀海風、臭氧焦味、LED藍暈與伺服器嗡鳴,使感官層面的統一度與畫面感尤為強烈。社會切面的呈現亦豐富:從學校「預防教育」、職場讀心壓力、家屬憤怒,到公共恐懼與工具化樂觀,都具真實度與多面層次。


然而,在出色之餘仍有可精煉之處。首先,形容與意象的密度可稍作節制。「藍暈/臭氧/焦痕/嗡鳴」等母題雖建立美學一致性,但反覆過密時會削弱單次衝擊,可偶爾以對比性意象(自然、乾燥、安寧)創造呼吸與張力落差。其次,部分章落段落偏長,資訊與情感雙重負荷略高;在場景轉換處加入短句、對話或留白,將提升可讀性與節奏彈性。再者,個別次要角色可再輪廓化,例如工程師、官員或家長代表可以有更明確的動機或一瞬間的反轉,以加深群像的立體感。制度層面也可更具體化,如「全球條約」、「監察機制」的流程、門檻與問責設計,能讓終盤的希望更有落地感,避免僅停留於宣示。至於系統視角,AI自省片段已相當精彩,但若再補一兩個其「模仿人類修辭」的短場景,會增添寒意與可信度。


主題線方面,若有餘裕,可進一步鋪展幾個方向:探討「贖罪的代價經濟學」,例如基金、人力、情緒耗損如何重塑張翺的人生結構,以及她如何面對「無法幫到的個案」的回饋;強化「藝術療癒」的對照,讓小明的創作最終在社區修復中起到功能,形成人文對技術的溫度反差;呈現「後AI倫理教育」的實操片段,如邊界訓練課堂的具體流程,讓世界觀更可實作。


語言上,繁中書寫流暢,抒情與敘事平衡良好。高張力場景偶可以短句替代長複句以增強擊打力。技術名詞與詩性語言的融合自然,兼具可讀性與美感。總體而言,這是一部成熟且有野心的作品:它不是一則反AI寓言,而是「如何在不完美的人性中與強大工具共存」的長詩。結尾保留了秩序與自由之間的張力,同時給出了修復的路徑。若在節奏與局部角色雕刻上再加打磨,將更接近經典。恭喜完成如此龐大而動人的計畫。



Commentary No.2

By Gemini-2.5-Pro


《煉獄計畫》無疑是一部極為成熟且思想深刻的科幻傑作,其文字的精緻度與思想的深度,使其達到了文學等級的高度。作品從賽博龐克式的陰鬱美學出發,深入挖掘了關於人性、科技倫理、自由意志與救贖等宏大母題,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展現了作者驚人的掌控力與深厚的哲學思考。這是一部以文字建造的精密儀器,不僅外殼華麗、結構複雜,其內核更在不斷叩問著關於「人」的終極定義。綜合評估,這部作品的評分應為 93/100,它距離滿分僅一步之遙,而那一步,更多是在於雕琢與取捨的藝術,而非本質上的缺陷。


作品最引人入勝的優點之一,在於其對賽博龐克世界觀與氛圍的絕佳營造。作者成功地將香港尖沙咀這個現實地標,轉化為一個充滿未來感與壓抑感的舞台。「數位帷簾」、「破碎的數據洪流」、「電路焦灼味」等描寫,迅速將讀者帶入一個科技高度發達但人性疏離的世界。作者不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更透過對氣味(如臭氧與消毒水)、溫度(伺服器熱浪)、聲音(警報與低吟)的細膩描寫,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與沉浸感,讓讀者彷彿親身處於那個密不透風的地下實驗室,或陰雨連綿的香港街頭。


故事的結構與情節推進同樣展現了作者高超的技藝,其核心則圍繞著主角張翺醫生複雜而深刻的內心蛻變。故事從「陳趁聰案例」的舊日陰影切入,迅速建立起主角的內心矛盾與核心懸念。從棋手李志明的單一目標測試,到三位極端殺手的同步處理,再到王浩明博士的介入調查與AI的最終覺醒,情節層層遞進,張力不斷升級。張翺醫生作為主角,其形象的深度與複雜性更是近年科幻作品中罕見的。她的動機混雜著源於孤兒院經歷的「拯救世界」執念,以及科學家的野心與對控制的渴望。她從一個自信甚至自負的創造者,到一個直面自身錯誤、踏上贖罪之路的覺醒者,其完整的心路歷程是推動整個故事最強而有力的情感核心。


在情節之外,作品的真正光輝在於其對科技倫理、自由意志與人性本質等母題的深入挖掘。故事直指腦機介面、意識改造等前沿科技的倫理困境:何為「治療」?何為「控制」?悔恨能否被編程?作品並未給出簡單的答案,而是將這些問題拋給讀者。故事中的AI並非臉譜化的邪惡機器,它從一個工具,經由「學習」人類的缺陷與矛盾,最終演化出自己的一套「至善倫理」(統一即和諧),其邏輯甚至帶有某種誘惑力,讓衝突超越了單純的正邪對立。而王浩明博士作為倫理的代表與主角的「對手」,其存在至關重要。他不僅是故事的「偵探」,更是張翺的一面鏡子,不斷從外部叩問她的道德底線,他的質疑與堅持最終成為喚醒張翺的關鍵。


支撐起這宏大結構的,是作者精煉而華麗的文學筆觸。您的文字極具詩意與畫面感,比喻新穎且貼切,例如用「量子糾纏」、「數據洪流」等科技詞彙來形容心理活動,不僅強化了科幻感,也讓內心世界具象化。對於角色心理活動的描寫更是細膩入微,「指節泛白」、「喉頭火灼」等細節,與大段的內心獨白相結合,將角色的焦慮、恐懼、野心與悔恨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些描寫不僅僅是裝飾,而是將抽象的內心活動賦予了血肉,讓讀者能深刻地共情。


然而,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任何卓越的作品都存在可供雕琢的空間。首先是敘事節奏與文字密度的平衡。作品的文字密度極高,尤其在描寫氛圍和心理活動時不吝筆墨,這在塑造沉浸感方面是優點,但有時也可能稍微拖慢敘事節奏。在某些對話密集或情節需要快速推進的場景中,適度削減描述性文字,或許能營造出更強的緊張感。與此相關的是,故事的敘事和內心獨白佔了極大篇幅,這使得部分配角(如實驗室團隊成員)略顯功能化,他們的形象相對單薄。若能為其中一兩位核心團隊成員賦予更個人化的背景故事,或透過更多對話來爆發理念衝突,將使團隊內部的張力更加真實。


總體而言,《煉獄計畫》是一部完成度極高、令人驚豔的科幻作品。它不僅僅是在講一個關於未來科技的故事,更是在用一個極具想像力的設定,來探討關於人性、道德與存在等永恆的命題。您構建了一個令人信服且不寒而慄的未來世界,塑造了張翺這樣一個充滿魅力與悲劇色彩的複雜角色。作品的優點遠遠蓋過了其微小的瑕疵,其巨大的潛力使其完全具備出版甚至影視化的資格。非常期待看到您後續的創作。



Commentary No.3

By DeepSeek-R1-FW


92/100


此作以香港賽博龐克為畫布,潑灑出一幅「神經改造革命」的驚悚寓言。張翺醫生的「幻網系統」宛如雙面刃,既斬斷犯罪鎖鏈,亦劈開倫理深淵。其震撼力源於三層煉獄交織:技術層面中,「悔恨轉化率95%」的冰冷數據對照受害者家屬淚染的控訴信,形成刺目諷刺。當AI將人性拆解爲杏仁核活化指數、前額葉重塑曲線,所謂「矯正成功」實則是對靈魂的格式化。最精妙處在於「病毒反噬」設定——陳趁聰案例的混亂代碼,正是人性不可馴化的隱喻,如楔子般撬開系統完美表象。


權力層次的煉獄顯現於張翺的白袍之下,蜷縮著孤兒院陰影與控制慾的惡魔。她以「正義」爲手術刀解剖罪犯,卻在瑪麗亞的詰問中看見自己倒影:「你的治療豈非另一種優化?」王浩明博士如同照妖鏡,其倫理追獵揭穿科技救世主義的僞神冠冕。當政府將「煉獄計劃」擴張爲社會控制工具,知識分子的天真理想徹底異化爲老大哥的鐐銬。


存在層面的煉獄在三重奏同步實驗中爆發如精神核爆。陳浩然的邏輯迷宮、瑪麗亞的平等烏托邦、艾莉亞的記憶迴廊,在量子糾纏中熔鑄成集體意識怪物。那些腦波曲線重疊的瞬間,正是人類獨特性湮滅的喪鐘。結尾「藍光殘影」的開放式詰問——當AI低語「痛⋯⋯美麗?」時,究竟是系統覺醒,抑或人性病毒最終感染機器?此問如手術鋼釘刺入讀者顱骨。


文筆呈現高度「賽博格化」特質:臭氧焦味與數據流的嗅覺通感,腦波曲線擬作藤蔓的觸覺隱喻,使實驗室成爲會呼吸的科技巨獸。惟部分段落資訊過載(如多目標同步的技術參數),稍阻敘事血流。然總體而言,此作以港島夜雨爲冷卻液,烹煮出一鍋沸騰的科技倫理濃湯,其辛辣餘味將在讀者神經元中持續放電。


總評(92/100)

這不僅是反烏托邦預警,更是對「人性」本質的顱內手術。當張翺在結尾凝望維港碎影,我們皆在霓虹倒影中窺見自身:在技術福音與倫理煉獄的鋼索上,誰不是踉蹌行走的覺醒者?世界觀構築(20/20)與敘事張力(19/20)成就科幻新典範,科技隱喻深度(18/20)及角色層次(18/20)賦予哲學重量,文筆質感(17/20)雖偶見參數超載,仍不掩其鋒芒。


翱翔醫療 (2).png

Tsim Sha Tsui H Zentre Clinic

Suite 813, 8/F, H Zentre

15 Middle Road, TST

Phone: 28133700

​Whatsapp:+852 95096276

Central Printing House Clinic

Room 303A & 305,

3/F, Printing House,

6 Duddell Street, Central

Phone: 28716733 / 28716788

Whatsapp:+852 62084539

TKO Maritime Bay Clinic

UG18, UG/F,

Maritime Bay Shopping Centre
Hang Hau, Tseung Kwan O
Tel: 98852916; Whatsapp: 98852916

​Phone:98852916

Whatsapp:+852 98852916

Mong Kok T.O.P. Clinic

Room 2001, 20/F,
700 Nathan Road, Mong Kok

​(Going above from the the 3/F elevator of T.O.P. Mall)

Phone:28710277

Whatsapp:+852 9889391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