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成人精神科 - 失眠
認知行爲治療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CBT-i)是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被認為是治療慢性失眠有效的方法。2015年對20項隨機對照研究的統合分析發現,CBT-i使睡眠潛伏期減少19分鐘,入睡後清醒時間減少26分鐘,總睡眠時間增加8分鐘,睡眠效率提高10%。這相當於睡眠藥物的效果,但沒有任何副作用,復發次數較少,並對失眠長期改善功效。

cheungngo_insomnic_cat_pixar_style_9b098a15-99ea-4bcf-b7c8-e06a0c9b3fa3.png_width=937&heig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失眠,即入睡或保持睡眠的困難,是成年人常見的問題。它影響到33%到50%的成年人,並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如認知障礙、免疫功能降低、代謝失衡和精神病症狀。雖然短期內使用睡眠藥物可能有效,但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並對藥物產生依賴,導致耐受性增強和劑量增加。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CBT-i)是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被認為是治療慢性失眠有效的方法。2015年對20項隨機對照研究的統合分析發現,CBT-i使睡眠潛伏期減少19分鐘,入睡後清醒時間減少26分鐘,總睡眠時間增加8分鐘,睡眠效率提高10%。這相當於睡眠藥物的效果,但沒有任何副作用,復發次數較少,並有長期改善。

CBT-i的作用原理是教導患者支持和促進身體的自然睡眠機制,並參與與自然生理節奏相協調的生活方式。患者將學會如何在晚上關閉自然解決問題的傾向,讓自己的思緒放鬆。

CBT-i並非速效藥或靈丹妙藥,但它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並教給他們可以用於一生的改善睡眠的技巧。對於擔心認知障礙和依賴睡眠藥物的患者來說,CBT-i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它是一種系統的、循證的、有效的失眠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改善睡眠,還可以改善整體健康和幸福感。

Reference:

cheungngo_insomnic_cat_pixar_style_115482e7-6b05-476c-9c4f-adc721a1e6a1.png_width=937&heig

睡眠限制療法

  • 良好的睡眠對維持身體和精神健康至關重要。不幸的是,對許多人來說,入睡可能變得難以捉摸,他們會在晚上難以入睡或保持熟睡。幸運的是,您可以養成幾個有益的習慣來提高睡眠的質量和持續時間。

  • 六個建議:​

    1. 睡前至少花1小時放鬆:在睡前給身體和心靈放鬆和解壓是至關重要的。建立一個睡眠習慣,向您的身體和心靈發出睡覺的信號。參加放鬆的活動,例如閱讀書籍,聽輕音樂或泡澡。通過調暗燈光並減少聽覺刺激(如音樂或電視噪音)來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2. 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表: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對於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至關重要。設定特定的就寢和起床時間,並堅持這個時間,即使是在周末或休假日也是如此。避免提前上床或晚起補眠,因為這會打亂您的睡眠時間表。

    3. 只在困倦時上床睡覺:不要太早上床,否則可能導致挫敗感和失眠。等到出現瞌睡的跡象,如眼睛閉合,打哈欠或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您不困,就沒有必要上床,因為這只會讓您在努力入睡時更加沮喪。

    4. 在床上醒著超過15分鐘就起床:在床上長時間醒著可能會加重失眠,如果您在床上醒著超過15分鐘,那麼就該起床。參與安靜且放鬆的活動,如閱讀、喝花草茶或冥想。避免打開明亮的燈或進行讓您精神振奮的活動,直到您再次感到困倦為止。

    5. 避免超過半小時的午睡:午睡可能會打亂睡眠節奏,使得晚上更難入睡。如果您在白天感到疲憊,可以嘗試通過做些簡單的運動,如跑樓梯或散步,保持活力。這將提高警覺性,幫助您晚上更好地入睡。

    6. 床只用於睡覺和性愛:為了更好的睡眠,最重要的習慣之一就是讓床只用於睡覺和性愛。避免在床上進行其他活動,如看電視,使用筆記本電腦或通話。這有助於您的身體和心靈將床與睡眠聯繫起來,使您在晚上上床時更容易入睡。

總之,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對於實現舒適且恢復性的睡眠至關重要。養成這些習慣可以幫助您更快地入睡,保持更長時間的睡眠,並早晨醒來感覺精力充沛。將這些有益的習慣納入您的日常生活,您將走向更好的睡眠和整體更好的健康。

Reference:

cheungngo_insomnic_cat_pixar_style_92081e7a-5599-4092-8dfd-530bf1dbadb1.png_width=937&heig

刺激控制療法

 

刺激控制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失眠(CBT-I)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失眠患者重新將床和臥室與睡眠聯繫起來,而非與清醒或焦慮聯繫。其核心原則包括:

  • 只在睏倦時上床。

  • 若無法入睡(通常15-30分鐘內),則離開床鋪。

  • 床只用於睡眠和親密行為,避免其他活動如看電視或工作。

  • 每天保持固定的起床時間。

  • 避免白天小睡。

這些行為旨在打破與床相關的負面聯繫,例如長期躺在床上卻無法入睡所導致的挫敗感。研究顯示,刺激控制療法對持續性失眠患者特別有效,幫助他們重新訓練大腦,將床與睡眠聯繫起來。

然而,為了最大化療效,臨床醫生通常建議結合睡眠衛生習慣。睡眠衛生是指一系列日常行為和環境調整,旨在優化睡眠質量。用戶提供的七項建議正屬於此範疇,下面將逐一詳細分析。

詳細分析與擴展建議

1. 停止中午後攝取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興奮劑,存在於咖啡、茶、能量飲料及某些藥物中。它通過阻斷大腦中的腺苷受體(促進睡意的化學物質)來提升警覺性,這對白天有益,但對夜晚睡眠有害。咖啡因的半衰期約為5-6小時,這意味著中午攝取的咖啡因可能在晚上6-7點仍有半數殘留,干擾入睡或保持睡眠。

研究顯示,睡前6小時攝取咖啡因即可對睡眠產生顯著干擾,例如減少總睡眠時間45分鐘,降低睡眠效率7%,並延長入睡時間9分鐘。另一項研究建議,為避免總睡眠時間減少,咖啡(每250毫升含107毫克咖啡因)應至少在睡前8.8小時攝取。因此,建議停止中午後攝取咖啡因,特別是對敏感人群,確保睡前身體已清除大部分咖啡因。減少咖啡因的刺激效果有助於更容易入睡,強化床與睡眠的正向聯繫。

2. 減少或停止睡前飲酒

酒精被認為有鎮靜作用,可能幫助初期入睡,但其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是負面的。酒精會改變睡眠結構,減少快速眼動(REM)睡眠,這對記憶鞏固和情緒處理至關重要。同時,酒精會增加夜間醒來的頻率,導致睡眠碎片化。

研究顯示,即使是輕度飲酒(例如男性每天兩杯,女性一天一杯)也可能減少24%的恢復性睡眠,而重度飲酒則減少近40%。此外,酒精會干擾晝夜節律,特別是對有睡眠呼吸暫停症患者可能加重症狀。因此,建議睡前至少幾小時避免飲酒,以保持睡眠連續性和質量。減少酒精干擾有助於夜間保持更穩定的睡眠狀態,減少因醒來而離開床鋪的需要。

3. 減少或停止睡前使用尼古丁

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會刺激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警覺性,使入睡變得困難。吸煙或使用其他含尼古丁產品睡前可能導致入睡延遲,並在夜間因戒斷症狀(如渴望或不安)而醒來。

美國肺臟協會指出,戒煙可改善睡眠質量,因為尼古丁會干擾睡眠的連續性。因此,建議睡前至少幾小時避免尼古丁,以減少其刺激效果,促進更容易入睡。減少尼古丁的干擾有助於強化床與睡眠的聯繫,減少因無法入睡而產生的挫敗感。

4. 睡前三小時內不要運動

規律運動對整體健康和睡眠質量有益,因為它能降低壓力並促進放鬆。但睡前過近的運動可能適得其反。運動會提高心率、體溫和腎上腺素水平,使入睡變得困難。研究建議,睡前至少3-4小時完成運動,讓身體有時間冷卻並放鬆.。例如,睡前跑步可能導致體溫升高,干擾入睡過程。因此,建議將運動安排在白天或傍晚較早時間,特別是對有失眠問題的人群。

5. 使臥室環境舒適

臥室環境對睡眠質量至關重要。以下是具體建議:

  • 溫度:保持室溫在15-19°C之間,較低的溫度有助於降低體溫,促進入睡。

  • 光線:使用遮光窗簾或睡眠眼罩,減少光線干擾,特別是夜晚的藍光。

  • 聲音:減少噪音,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機掩蓋干擾聲。

  • 床鋪:選擇舒適的床墊和枕頭,保持床鋪整潔,減少雜物。

這些調整有助於創造一個安靜、黑暗、涼爽的睡眠環境。舒適的環境有助於強化床與睡眠的正向聯繫,減少因環境不適而醒來的可能性。

6. 睡前吃一些輕食

睡前吃輕食可以穩定血糖,防止夜間因饑餓而醒來。適合的選擇包括:

  • 複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餅乾或少量穀物。

  •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一小片乳酪或堅果。

  • 含色氨酸的食物,如溫牛奶、火雞或鷹嘴豆,色氨酸有助於產生血清素和褪黑激素,促進睡眠。

營養與飲食學會建議,避免睡前吃重油、辛辣或高脂肪食物,因為這些可能導致消化不適,干擾睡眠。適當的飲食選擇有助於更容易入睡,減少夜間醒來的干擾。

7. 避免睡前攝取過多的液體

過多液體攝取可能導致夜間頻繁起床小便,干擾睡眠。建議睡前2-3小時內避免飲用超過240毫升(8盎司)的液體,特別是晚上減少總液體攝取量。這有助於減少因膀胱充盈而醒來的頻率,減少夜間醒來的需要有助於保持睡眠連續性,強化床與睡眠的聯繫。

Reference:
 

cheungngo_insomnic_cat_pixar_style_9d5d1bc4-c5cf-4e01-b4e0-7466d963aec0.png_width=937&heig

失眠放鬆技巧

失眠是一種讓人疲憊不堪的睡眠障礙,影響著數百萬人的生活。您是否曾在深夜輾轉反側,腦海中思緒翻湧,卻怎麼也無法入睡?如果是的話,您並不孤單。這種常見的問題不僅僅是偶爾的困擾,還可能深深影響您的日常精力、情緒,甚至整體健康。好消息是,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可以幫助您平靜身心,打破壓力與失眠的惡性循環,讓您重新找回夜晚的寧靜。

壓力與睡眠的微妙交織

在探討具體的放鬆方法之前,理解壓力如何影響睡眠至關重要。壓力往往是失眠的導火索,也可能是讓問題持續的幕後推手。即使白天那些令人緊張的事件已經遠去,夜晚的失眠卻可能因為殘留的壓力而揮之不去。當您感到壓力時,身體會進入一種興奮狀態——心跳加快、肌肉緊繃、呼吸變得短促——這些生理反應直接抑制了入睡的能力。更糟糕的是,睡不著又會讓您感到更焦慮,第二天壓力更大,於是這個循環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拉鋸戰。認識到這一點,放鬆技巧就成為了一個有力的武器,它們的目標是幫助您在睡前釋放緊張,重新啟動身體的自然放鬆機制。

放鬆技巧的核心:從緊張到平靜

放鬆技巧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們能逆轉壓力帶來的生理興奮,通過深呼吸、肌肉釋放或心理專注來激活所謂的“放鬆反應”。這種反應就像給您的神經系統按下一個重啟鍵,讓心率減慢、血壓下降、思緒平靜。要成功做到這一點,需要三個關鍵要素:被動的心態(不強求結果)、持續的練習(熟能生巧),以及適當的注意力轉移(讓大腦遠離煩惱)。以下是一些經過驗證的技巧,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尋求新方法的人,都可以嘗試將它們融入您的睡前routine例程。

戰術呼吸:簡單卻強大的入門技巧

第一個值得一試的技巧是戰術呼吸,這是一種從快速淺表的胸部呼吸轉向慢速深入腹部呼吸的方法。這種技巧不僅簡單易學,還特別適合在壓力時刻快速平靜下來。開始時,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躺下或坐著都可以。將一隻手輕輕放在上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肋骨下的腹部,然後閉上眼睛。通過鼻子緩慢吸氣,感覺腹部像氣球一樣膨脹,而胸部保持基本不動。吸氣結束後,自然地停頓片刻,然後收緊腹部肌肉,慢慢地從嘴唇呼出空氣,讓氣流平穩而輕柔。整個過程應該像流水一樣順暢,沒有急促或勉強的感覺。為了讓思緒更專注,您可以在吸氣時心裡默念“一”,呼氣時想著“放鬆”。下一次呼吸時,吸氣念“二”,呼氣還是“放鬆”,這樣數到“八”,然後再倒數回到“一”。這種節奏感能讓您的心神逐漸沉靜下來,通常幾分鐘後就能感受到身體的放鬆。

漸進式肌肉放鬆:從腳尖到頭頂的釋放

如果您經常感覺身體緊繃,尤其是肩膀或腿部,那麼漸進式肌肉放鬆可能特別適合您。這個方法的核心是通過有意識地收緊和放鬆每個肌肉群,來幫助您感知並釋放潛藏的緊張。躺下來,閉上眼睛,開始專注於您的腳趾和腳部。吸氣時,收緊這部分的肌肉,保持五到十秒,感受那種緊繃感。然後隨著呼氣,迅速放鬆這些肌肉,讓它們完全鬆弛下來,靜靜地感受這種變化十到二十秒。接著,將注意力轉移到小腿,然後是大腿、臀部、背部,再到手臂、肩膀、頸部,最後是臉部和頭部,每個部位都重複這個收緊-放鬆的過程。整個練習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分鐘,但隨著您越來越熟悉這個流程,您會發現自己能更快地進入放鬆狀態,甚至在睡前不知不覺睡著。

視覺化:用想像力編織寧靜

另一個強大的工具是視覺化,這種方法利用您的想像力來創造一個平靜的心理空間。閉上眼睛,找一個舒適的姿勢,然後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讓您感到安寧的場景——也許是陽光灑在海浪上的沙灘,或是微風吹過森林的樹梢。不要只是簡單地“看”這個場景,而是試著沉浸其中:聽海浪的節奏,聞樹葉的清香,感受沙子或草地的觸感。當您的思緒開始遊走時,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這個畫面。這種練習最初可能只需要五到十分鐘,但隨著時間推移,您可以延長到十五分鐘或更久,讓自己完全融入這種寧靜,直到睡意自然來臨。

冥想:讓思緒找到錨點

對於那些夜晚思緒如脫韁野馬的人來說,冥想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它的基本形式很簡單: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專注於您的呼吸。感受空氣進出鼻腔的感覺,或者在心裡重複一個簡單的詞,比如“平靜”或“放鬆”。當雜念冒出來時——這是正常的——不要抗拒它們,只需輕輕地把注意力帶回您的呼吸或那個詞。這種練習不需要您清空大腦,而是訓練您學會與思緒和平共處。睡前五到十五分鐘的冥想就足以讓您感到平靜,如果您是新手,可以借助一些引導式冥想錄音來幫助入門。

橫膈膜呼吸與4-7-8呼吸法:掌控呼吸的節奏

橫膈膜呼吸是戰術呼吸的一個變種,專注於讓腹部主導呼吸過程。躺下來,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讓腹部隆起,胸部保持靜止,呼氣時收緊腹部,讓空氣自然流出。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初學者,因為它簡單直接,能快速降低心率。另一個更結構化的選擇是4-7-8呼吸法:通過鼻子吸氣四秒,屏住呼吸七秒,然後從嘴裡緩慢呼氣八秒,呼氣時可以自然發出輕微的聲音。這種有節奏的呼吸模式能迅速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幾個循環後您可能就會感到眼皮變重。

身體掃描與瑜伽 Nidra:深層放鬆的進階之旅

如果您想進一步探索,可以試試身體掃描。這是一種正念練習,從腳開始,逐一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體的每個部位,觀察那裡的感覺,並想像緊張感像水一樣流走。從腳趾到小腿、大腿,再到背部、手臂,最後到頭頂,這個過程能讓您重新與身體建立聯繫,釋放潛在的壓力。另一個更深層的選擇是瑜伽 Nidra,這是一種引導式的放鬆練習,通常需要您躺下來,跟隨語音指導進入深層放鬆狀態。您可能會被要求想像身體部位、回憶一天的片段,甚至設定一個積極的意念。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入睡,還可能帶來額外的益處,比如提升記憶力或內心平靜。

為什麼練習是關鍵?

這些技巧聽起來很簡單,但它們的效果取決於持續的練習。就像學習彈鋼琴或騎自行車一樣,放鬆也是一種技能,需要時間來掌握。最初,您可能只感受到輕微的變化,但隨著每天幾分鐘的堅持,您會發現自己能更快、更深地進入放鬆狀態。為了更好地跟踪進展,不妨試試記錄一個放鬆日誌。每天寫下練習的日期、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練習前後的緊張程度(比如從1到10打分)。如果有什麼特別的困難或感想,也可以記下來。這不僅能幫助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還能讓您看到自己的成長。

實用建議與注意事項

開始時,選擇一到兩種技巧,每天練習幾分鐘,找到讓您感到舒服的那一種。睡前避免咖啡因、尼古丁或過多的電子屏幕光線,因為這些都會干擾放鬆效果。確保您的臥室安靜、黑暗且涼爽,並盡量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如果您有癲癇、精神健康問題或創傷史,最好在嘗試這些方法前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什麼時候尋求額外幫助?

如果您練習了幾週後,失眠仍然沒有改善,不必氣餒。這可能是時候尋求專業幫助的信號了。醫生或睡眠專家可能會建議認知行為療法(專門針對失眠的心理治療)或其他綜合方法。這些放鬆技巧雖然被廣泛推薦,但對於慢性失眠來說,有時需要更全面的策略。

結語:通往好眠的旅程

失眠可能讓人感到無力,但放鬆技巧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從戰術呼吸的簡單節奏,到視覺化的夢幻旅程,再到瑜伽 Nidra的深層沉浸,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放鬆方式。這些方法不僅能幫助您在睡前釋放緊張,還能提升整體的生活質量。關鍵在於耐心和堅持——今晚就從幾分鐘的呼吸練習開始,或許您會驚訝地發現,睡眠比您想像的更近。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0).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th ed.). https://doi.org/10.1037/0000165-000

Mayo Clinic Staff. (n.d.). Relaxation techniques: Try these steps to reduce stress. Mayo Clinic. Retrieved March 14, 2025,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tress-management/in-depth/relaxation-technique/art-20045368

Morin, C. M., & Espie, C. A. (2012). Insomnia: A clinical guide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https://doi.org/10.1007/978-1-4757-3586-4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5). Relaxation techniques for health. In NCBI Bookshelf.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Retrieved March 14, 2025,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79320/

Sleep Foundation. (2023). Relaxation exercises to help fall asleep. Sleep Foundation. Retrieved March 14, 2025, from 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sleep-hygiene/relaxation-exercises-to-help-fall-asleep

WebMD Editorial Contributors. (2022).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for stress and insomnia. WebMD. Retrieved March 14, 2025, from https://www.webmd.com/sleep-disorders/muscle-relaxation-for-stress-insomnia

cheungngo_insomnic_cat_pixar_style_adbbff14-46ca-4974-b296-c26bc6d6d181.png_width=937&heig

認知重組療法

認知重組療法是一種源自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技術,特別在處理失眠問題上展現了顯著的效果。它專注於改變那些與睡眠相關的負面想法和自我對話,這些想法往往會讓人陷入焦慮與睡眠障礙的惡性循環。當一個人躺在床上,腦海中反覆出現“我今晚如果睡不好,明天肯定沒法工作”之類的想法時,這種負面思維不僅加劇壓力,還進一步破壞睡眠品質。認知重組療法的核心在於幫助患者識別這些不現實或過於悲觀的信念,並用更平衡、更符合實際的想法取而代之。這種方法已被廣泛研究,並被認為是治療慢性失眠的首選非藥物手段之一。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它的原理、應用方式,以及如何應對常見的睡眠相關負面想法。

認知重組療法的原理

認知重組療法的基本理念是,人的情緒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思維方式的影響。對於失眠患者來說,這些思維方式往往表現為對睡眠的過高期待或對失眠後果的誇大恐懼。例如,有些人堅信自己每晚必須睡滿八小時才能正常運作,或者擔心長期失眠會嚴重損害健康,甚至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這些想法雖然看似合理,但往往缺乏充分證據支持,反而會讓人感到更大的壓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越擔心睡不好,就越難入睡;越睡不好,就越擔心。

這種療法鼓勵患者像偵探一樣審視自己的想法,問自己一些關鍵問題:這個信念有什麼證據支持?它是否百分之百正確?如果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朋友,他們會怎麼看?通過這樣的反思,患者可以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可能過於僵化或誇張。接著,他們會學習用更現實、更靈活的想法替代這些負面信念。例如,將“我必須睡八小時”改為“我希望睡八小時,但即使只有六小時,我過去也證明自己能應付得來”。這種微小的轉變能顯著降低心理壓力,讓身體的自然睡眠機制更容易發揮作用。

心理教育在這個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患者了解睡眠的基本科學——比如睡眠需求因人而異,或者失眠本身並非致命——他們就能更自信地面對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被恐懼驅使。研究顯示,這種方法不僅能改善睡眠,還能提升整體心理健康,因為它賦予了患者一種掌控感。

如何應用於睡眠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認知重組療法通常分為幾個步驟。首先,患者需要學會識別那些自動浮現的負面想法。這可能需要記錄下睡前或失眠時的內心獨白,比如“我又要失眠了,我永遠都睡不好”或者“明天我會一團糟”。這些想法往往是瞬間冒出的,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但未必經過深思熟慮。

接下來是挑戰這些想法的階段。患者可以回想過去的經驗作為證據——比如某個晚上只睡了五小時,但第二天仍然完成了工作——來反駁“睡不好就無法運作”的信念。他們也可以模擬與朋友的對話,問自己:“如果我告訴朋友我擔心失眠會毀了我的健康,他們會不會覺得我誇張了?”另一個有用的工具是成本效益分析,比如評估睡過頭或小睡是否真的能改善第二天狀態,還是反而讓晚上更難入睡。這些方法幫助患者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削弱負面想法的可信度。

最後一步是用更現實的想法替代原有的信念。例如,如果有人認為“失眠會讓我失去控制”,他們可以告訴自己:“睡眠是一種自然現象,總會發生的,我可以通過調整作息來幫助它。”這種替代想法不一定是過分樂觀的,而是要可信且符合實際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會發現這些新想法逐漸成為習慣,焦慮感也隨之減輕。

常見的睡眠相關負面想法與應對方式

失眠患者的負面想法五花八門,但有些模式特別常見,這些想法往往源自對睡眠的誤解或社會文化中的普遍觀念。讓我們逐一分析這些想法,並探討如何用認知重組療法來應對。

很多人相信,每晚必須睡滿八小時才能保持精力充沛,白天工作順利。這種想法聽起來很合理,因為八小時睡眠被廣泛宣傳為“標準”。然而,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睡眠需求其實是不同的,有些人只需要六小時就能正常運作,而壓力大時需求甚至可能減少。患者可以回想過去的經驗,比如某次只睡了幾小時卻依然完成了任務,這成為有力的證據,證明八小時並非絕對必要。新的想法可以是:“我希望睡八小時,但少一點也不會毀了我的一天。”

另一個常見的想法是,睡不好時需要通過小睡或睡得更久來“補償”。這種直覺雖然可以理解,但往往適得其反。睡過頭或白天小睡可能會打亂人的睡眠驅動力——也就是那種讓我們晚上感到睏倦的自然機制——還會擾亂生物鐘,導致晚上更難入睡。更好的做法是接受睡眠不足,堅持度過一天,因為這反而可能讓下一晚睡得更深。患者可以告訴自己:“雖然我今天很累,但熬過去可能會讓今晚睡得更好。”

有些人擔心慢性失眠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後果,甚至認為它可能致命。這種恐懼雖然有一定根據——長期失眠確實與抑郁或心血管問題的風險增加有關——但誇大了實際影響。事實上,沒有證據顯示有人直接因失眠而死亡,而且許多健康問題是可以通過管理失眠來緩解的。患者可以轉而想:“失眠很煩人,但它不會毀了我的健康,我可以專注於改善睡眠習慣來應對。”

還有人覺得自己“失去了控制睡眠的能力”,這種無力感讓他們更加焦慮。然而,睡眠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過程,無論如何都會發生,只是可能受到壓力或習慣的影響。患者可以提醒自己:“我不能強迫自己睡著,但通過控制作息和放鬆身心,我能幫助睡眠自然到來。”這種想法強調了可控的部分,減少了無助感。

另一個普遍的信念是,一個晚上睡不好會完全搞亂第二天的生活。這種想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使睡眠不足,許多失眠患者在日常功能上與正常人無異。患者可以轉而告訴自己:“睡不好可能會讓我有點累,但我還是能完成很多事,重點是專注於能做的,而不是不能做的。”

有些人認為,服用安眠藥比熬過一個壞夜晚更有助於第二天的警覺性。雖然安眠藥偶爾能幫忙,但它們可能帶來殘留副作用,比如白天昏昏沉沉,反而影響工作效率。更好的替代想法是:“我可以用放鬆技巧或良好的睡眠習慣來應對,這些方法長遠看更有效。”

還有一種常見的想法是,睡不好是負面情緒——如煩躁或抑郁——的唯一原因。雖然失眠確實會影響情緒,但工作壓力、人際關係或其他生活事件也可能是罪魁禍首。患者可以反思:“失眠可能讓我感覺更糟,但它不是唯一的原因,我可以看看還有什麼在影響我。”

最後,有人擔心一晚睡不好會引發一整週的睡眠問題。這種想法可能導致過度補償行為,比如睡懶覺或喝咖啡因飲料,這些反而會進一步打亂睡眠規律。患者可以告訴自己:“一晚睡不好很正常,我只要避免這些壞習慣,就能回到正軌。”

實用建議

對於想嘗試認知重組療法的人來說,最好與專業治療師合作,制定個性化的計劃。同時,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咖啡因過量攝入、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也能增強效果。如果想自己開始,可以記錄每天的負面想法,並試著用上述方法挑戰它們。

References:

自己有失眠要不要求醫?ISI問卷幫到你!

失眠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知道何時才應該求醫。在看醫生之前,完成以下問卷,電腦會自動計算分數,讓你有多一個參考數據。

關於失眠診斷和治療的
更多資訊

歡迎聯絡我們,我們會有專人儘快回覆您

cheungngo_insomnia_totoro_water_color_ghibli_studio_style_af9ace95-2cab-407d-bc1a-d9b2f1d2
翱翔醫療 (2).png

尖沙咀H Zentre店

尖沙咀中間道15號

​H Zentre 8樓 813室

電話:28133700

​Whatsapp:+852 95096276

中環印刷行店

中環都爹利街6號

​印刷行 3樓 305室

電話:28716733 / 28716788

Whatsapp:+852 62084539

坑口海悅豪園店

將軍澳坑口海悅豪園
底層上層 UG18號鋪

​電話:98852916

Whatsapp:+852 98852916

旺角T.O.P.店

旺角彌敦道700號

20樓 2001室

​(T.O.P.商場3樓升降機上)

電話:28710277

Whatsapp:+852 9889391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