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第11課:認知重組案例拆解
▍案例1:死慳死抵要瞓夠鐘數
對話
- 治療師:你話好驚瞓唔夠8個鐘?可唔可以同我講多啲呀? 
- 客人:我晚晚一定要瞓足8粒鐘!唔係嘅話實病啦,免疫力跌晒,乜都做唔到㗎! 
- 治療師:我明你好擔心。咁你試過有冇瞓少過8粒鐘嘅晚? 
- 客人:有呀,尤其係瞓唔著嗰陣,成日都係咁。 
- 治療師:第二日起身覺得點呀? 
- 客人:嗯... 係攰啲同忟憎啲,但都頂得順嘅。 
- 治療師:有冇出現你驚嘅大病呀? 
- 客人:又冇即刻病喎... 
- 治療師:研究話其實每人需要嘅睡眠時間都唔同,大人瞓6-9個鐘都正常。你點睇? 
- 客人:咁又係... 我老公瞓7個鐘都夠,阿媽話佢6個鐘就得。 
- 治療師:照你經驗同研究睇,點諗會合理啲? 
- 客人:可能...「就算瞓得6個鐘,質素好嘅話都夠。就算第二日攰,都唔會即刻搞壞身體。」 
總結同學習重點
- 客人死板認定「8小時定理」,但自身經驗證明實際彈性更大。 
- 睡眠時間因人而異,6-9個鐘屬正常範圍。 
- 間中瞓少一晚唔會即刻搞垮健康。 
- 睡眠質素比時數更重要。 
- 用自己嘅經歷駁斥災難化諗法。 
▍案例2:瞓得少就實搞砸嘅災難化諗法
對話
- 治療師:聽日個會令你好驚瞓唔好?具體擔心啲咩? 
- 客人:今晚瞓得差嘅話,聽日個presentation實衰硬!個個都睇得出我冇精神,覺得我廢! 
- 治療師:聽落壓力好大。之前有冇試過瞓得差都要開會? 
- 客人:有呀,仲試過幾次添。 
- 治療師:當時表現點呀? 
- 客人:其實... 冇想像中咁差。試過瞓得4個鐘去見客,最後都講得晒重點,同事仲讚我。 
- 治療師:即係話就算瞓得少,你都應付到喎!仲有冇其他例子? 
- 客人:有幾次都係咁,捱下捱下又過到骨。 
- 治療師:既然有呢啲經驗,可以點諗返聽日個會? 
- 客人:可能...「就算今晚瞓得唔好,之前都證明過自己搞得掂。未必係最完美,但夠用啦。」 
- 治療師:咁諗會唔會舒服啲? 
- 客人:係呀,冇咁大壓力,記得自己其實有本事。 
總結同學習重點
- 將「瞓得少」直接等同「必定失敗」係過度災難化。 
- 用過去成功經驗對抗負面預測。 
- 「夠用就好」嘅心態比追求完美更實際。 
- 壓力下嘅韌性往往比想像中強。 
▍案例3:自貼「失眠者」標籤
對話
- 治療師:你話覺得自己係「天生失眠者」?可唔可以講詳細啲? 
- 客人:我係個瞓唔到覺嘅人,十幾年都係咁,改唔到㗎啦! 
- 治療師:呢個諗法幾時開始嘅? 
- 客人:廿幾歲開始瞓得差,跟住就一直係咁。 
- 治療師:咁多年嚟真係晚晚都瞓得差? 
- 客人:又唔係... 有時放假或者冇咁大壓力,都瞓得幾好。 
- 治療師:咁「天生失眠者」呢個標籤仲啱唔啱? 
- 客人:可能... 唔係完全啱?如果真係天生,就冇可能間中瞓得好啦。 
- 治療師:冇錯!標籤會限制改變嘅可能性。可以點重新理解? 
- 客人:或者話:「我喺壓力大時會瞓得差,但都有能力喺合適環境瞓得好。」 
- 治療師:咁諗感覺有咩唔同? 
- 客人:有希望啲,覺得可以主動改善,唔係認命。 
總結同學習重點
- 自我標籤會造成「自我應驗預言」,限制改變嘅可能性。 
- 搵例外情況(例如壓力少時瞓得好)打破固化身份認同。 
- 睡眠問題多數同環境或壓力有關,而唔係永久特質。 
- 用「有時...有時...」句式增加思維靈活性。 
- 睡眠係可以訓練嘅技能,而唔係天生缺陷。 
▍整體要點
- 用自身經歷做證據,駁斥不理性諗法。 
- 避免「全有全無」嘅極端思維(例如「一定要...否則就...」)。 
- 用具體例子打破災難化預測。 
- 語言上減少絕對化用詞(永遠/一定/實死),改用可能性表述(可能/未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