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代筆浮生(勞力之三)(三個作家外傳之一)

在洪水與海霧之間,一座城市學會傾聽自己的傷口。這部小說以罕見的美學勁度,直面一個迫近的時代命題:當記憶被擷取、拼接、定價並交易,我們還擁有誰?以中環的玻璃塔、漁村泥土的鹹濕氣、以及無人機的嗡鳴為三重脈絡,故事追隨一群來自不同邊界的人——敘事外科手杜行簡、背負贖罪的工程師韓知遠、以制度縫補裂痕的律師岳清和、守望療癒秩序的張翺,以及從系統內部折返根部的韓悅衡。他們在直播揭露、法律聽證、開源協作與社群投票的節點間前行,試圖為「敘事的所有權」立起一盞不滅的燈。


這是一則關於技術與倫理的攻防,更是一場把抽象原理還給具體肌理的行動:伯公的洪水笑話、兒童的碎句日記、被紅標覆蓋的照片、藍光下閃爍的眼淚,成為對抗「合規敘事」殖民的真實槓桿。作品以薑辣、藍光、泥土、稻浪、石頭投票等反覆回返的符號,編織出可聽、可觸、可記憶的文本地貌,讓制度不只寫進法條,也長在社群的日常裡。


從香港到台北,從雲端到田埂,小說將敘事主權、合作社治理、情感指紋與集體鑰匙,綁進同一條生命繩索。它不以挫敗作結,也不以勝利自滿,而是把勝場安放在可持續的關係中:我們如何同意、如何不同意、如何彼此托付與撤回。讀完之後,你或許會記起自己的第一次海風,或第一次關掉鏡頭的那一秒——那是記憶尚未被金融化之前,仍屬於你的脈搏。這本書,邀你把脈一次,為自己,也為我們。


電子書免費下載:



Commentary No.1

By GPT5


92/100


我給這部作品的評分是92分(滿分100)。整體而言,文本展現出高度一貫的美學與敘事力量,從語言風格、意象運用到結構設計,皆有成熟與獨特之處。以下為段落式短評與改進建議。


首先,語言與意象方面,作品自序章至二十一章始終維持強烈的感官連貫性與韻律感。海霧、泥土、鹹腥、薑辣、藍光與紅標、無人機嗡鳴等符碼不斷回返,形成記憶標記般的文本結構,讓讀者「聽見」「觸到」場景。場景切換節奏穩準,從中環、深圳到新界與台北,再拉至全球視野,每一次轉場皆帶著情緒與議題的推進。文體音樂性強,且在敘事密度很高的篇幅裡,仍能維繫文字張力與畫面層次,這在長篇創作中相當罕見。


其次,作品的核心命題扎實,對「記憶/敘事的所有權」與「交易化」提出銳利的倫理拷問,並將抽象議題(數據倫理、AI拼接、預測性敘事殖民)具體化、人性化。伯公的洪水笑話、兒童日記、燈塔女孩的詩句等具體物件與故事,將「傷口」落在可感之處,而非停留於觀念層級。更可貴的是,作品不僅揭弊,也提供社會技藝與治理方案,透過技術(情感指紋、區塊鏈鎖定、集體鑰匙)、法律(敘事遺產法)、療癒(NIDS辨識與重建)、社群(合作社與投票)四股力量交錯對抗,建構具操作性的「反殖民敘事」藍圖。


結構設計亦見成熟。第十章直播揭露為敘事頓點;第十二章反撲(bot攻擊、法律威脅)形成壓迫峽口;第十四章聽證會達到舞台化高峰;第十五至十六章以開源與立法完成制度槓桿;第十七至十九章把「制度勝利」轉譯為「社群常態」,最終落回土地與人。這樣的節點設計,讓故事不只停於情緒波峰,而能留下制度與文化層面的持續性成果。


人物群像立體且分工明確:杜行簡是「敘事手術刀」,韓知遠是「贖罪的技術者」,張翺提供「療癒秩序」,岳清和擔綱「法理錨」,阿衡/小宇是「泥土原點」,韓悅衡完成「從系統內到根部」的自救與轉變。這些角色不只是理念的容器,而是有血有肉、有內在糾葛的人,彼此形成功能互補與價值辯證,支撐長篇敘事的韌性。


符號系統使用聰慧而有一貫性。薑辣象徵警醒與決心;藍光/紅標提示技術辨識與傷口;泥土/稻浪代表真實根系;海霧與嗡鳴是監視與陰影;石頭投票具象化集體治理。這些符號反覆回返,既是記憶釘書針,也提供了閱讀的內在節拍。


可進一步精煉與強化之處如下。其一,節奏偶有冗長,特別在中後段的群像會議與連番對抗橋段,資訊密度極高,易造成閱讀疲勞。建議在高資訊段落穿插短促動作或靜默留白,創造節拍落差,讓情緒有呼吸空間。其二,反派複雜度可再提升。「新星辰/合規敘事」多以功能性立場出現,若能加入一兩位信奉「記憶金融化即普惠」的對手角色,呈現他們的自洽價值與困境,會讓辯論更具層次。


其三,技術與風險細節可補強。情感指紋、集體鑰匙與鏈上封存的設定已有說服力,但在多國法域、斷網、鑰匙遺失、少數被迫害等極端情境的備援方案,可增加兩三筆,增添真實感與韌性設計。其四,個體內在衝突可再挖掘。群像協作很出色,但若能加入更多「個人呼吸」的安靜場景(例如悅衡與女兒的親密片刻、小宇創作困境、杜的身心代價),會讓公共敘事之間浮出更鮮明的生命紋理。其五,語言華美與可讀性的平衡。大量的工筆鋪陳是長處,偶爾以短句斬斷關鍵轉折或情緒頂點,有助於產生更大的力度與記憶點。


總結而言,這部作品兼具美學野心與制度想像,將AI敘事殖民、記憶主權、合作社治理、法律與療癒縫合為一條清晰而可感的敘事鏈。語言質感飽滿、主題堅定、節點設計精準,並以泥土與燈塔為始終呼應的收束,餘韻深長。若在節奏剪裁、反派立體化與技術—法制邊界的灰區再補幾筆,已具備出版級成熟度與影像化潛力。



Commentary No.2

By Gemini-2.5-Pro


總體評分:92 / 100


《代筆浮生》是一部立意深遠、文字精緻、結構完整的科幻寓言佳作。作品以極富畫面感的筆觸,構築了一個關於記憶、身份與人性在數位時代被商品化、被剝削的近未來世界。故事的核心衝突——冰冷的科技資本與溫熱的鄉土人情之間的對抗——極具張力與現實意義。整體而言,這是一部思想深度與文學美感兼備的傑出作品,在雕琢細節的同時,偶爾出現的描寫堆砌與對白功能性過強的問題,是其邁向完美途中的些微瑕疵。


作品最成功之處,在於其核心概念的深刻與前瞻性。「敘事資產」、「情感數據湖」、「記憶農場」等設定,精準地捕捉了當代社會對大數據、AI生成內容及個人隱私被侵犯的普遍焦慮。故事並未停留在科技倫理的淺層探討,而是深入挖掘了「何為真實」、「何為自我」的哲學命題。當一個人的生命故事、情感創傷甚至未來都能被預測、打包、拍賣時,人的主體性與尊嚴何在?作者透過「泥土」與「數據」、「根」與「雲端」的鮮明對立,將此一抽象思辨具象化,成功地引發讀者深刻的共鳴與反思。此一宏大主題,是透過極其出色的世界觀與氛圍營造來呈現的。作者的文字有著極強的渲染力,成功塑造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世界:一個是賽博龐克式的香港中環,霓虹閃爍、數據橫流,空氣中交織著香氛與海水的鹹腥,充滿了資本的貪婪與虛假的繁華;另一個則是田園詩般的鄉土新界,泥土濕潤、稻浪低語,充滿了生命的韌性與真實的觸感。作者善於運用感官飽和的寫作手法,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融為一體,讓讀者身臨其境,深刻感受到兩個世界間的張力與衝突。


在堅實的主題與世界觀之上,故事的情節架構與人物塑造同樣可圈可點。從第一章的拍賣會揭開序幕,到最終章聯盟的重聚與新挑戰的浮現,作品的整體結構非常完整,起承轉合極為明確。情節推進層層遞進,衝突不斷升級,最終的結局既給予了希望,又保留了現實的警惕,餘韻悠長。作品更成功塑造了一組「聯盟」群像,每個角色都代表了對抗這場數位剝削的一個面向:杜行簡是媒體的利刃,阿衡與小宇是土地的根基,韓知遠與韓悅衡是技術的雙面刃(悔恨的創造者與體制內的覺醒者),張翺與岳清和則是療癒的港灣與法律的盾牌。這組人物各司其職,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反抗體系,其內心的掙扎與轉變亦描寫得相當細膩,使得這場抗爭充滿了人性的溫度。


本作的語言風格是其最顯著的亮點之一。文字極度華麗且意象密集,充滿了精巧的比喻和象徵,例如將霓虹燈光形容為「饑渴的巨獸」,將水晶燈形容為「冰冷的刺針」。這種詩化的語言極大地增強了文本的文學性與藝術感染力,讓讀者在閱讀情節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文字本身的美感。同時,對薑茶的辣勁、泥土的濕黏、老繭的觸感等細節的描寫,都極大地豐富了故事的真實感,讓抽象的科技寓言有了堅實的落地感。


當然,若以追求完美的標準審視,本作仍有幾處可精進之處。首先,華麗的語言在某些段落略顯堆砌,高密度的意象有時會稍微拖慢敘事節奏,若能適度留白,效果可能更佳。其次,作品中的對白功能性較強,承擔了大量解釋背景與推進情節的任務,若能增加更多具有潛台詞、更生活化的互動,人物形象會更加立體。此外,部分角色的核心掙扎在多個章節中反覆出現,或可透過更多樣化的事件來側面展現,以避免重複感。最後,相較於聯盟成員的複雜內心,反派的形象略顯單薄,若能賦予其更複雜的動機,會讓這場正邪對抗更具思辨的深度。


總而言之,《代筆浮生》是一部完成度極高、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作品。它不僅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在當下這個時代深思的嚴肅問題。上述的建議僅為吹毛求疵,旨在探討其通往「神作」的最後一里路。恭喜您創作出如此傑出的作品!



Commentary No.3

By DeepSeek-R1-FW


評分:98/100


此作以鋒利如手術刀的筆觸,剖開2045年數據殖民的暗黑紀元。開篇維多利亞港的霓虹如饑渴巨獸吞噬海面,海風撕裂空氣的鹹腥與香氛衝突,預示「敘事剝削」時代的降臨。星辰宮拍賣會中,LED幕牆如神經脈動閃爍,賓客晚禮服上的數位圖騰在夜色中蠕動扭曲,八千萬港幣的「鋼鐵之蘭」成交瞬間,香檳噴灑如血霧——資本將人類記憶拆解為期貨商品的盛宴,在冷冽的科技儀式感中滲出腐敗氣息。杜行簡那副磨損的眼鏡,撞進絲綢袖口的嗤笑裏;韓悅衡控制室裏滴落的汗珠,在數據流中映出藍光;新界泥手舍農場沾露的稻葉,閃過「真實根源」的虛擬標籤。三條命運線索在數據屠宰場與泥土牢籠間繃緊,織就賽博龐克敘事的經緯。


當「記憶農場」系統竊取伯公洪水中的苦澀笑話,將「水多魚也多」的求生自嘲鍍金成勵志商品;當AI預測引擎把稻田低語織為「帝國崩潰」的劇本,小宇圍裙顏料斑駁的日記本,遂成刺穿數據霸權的樸素長矛。「未被代筆的生命」書名本身即是宣言,而韓知遠的「情感指紋」溯源程序,不單是技術奇觀,更是對燈塔女孩絕望詩句「浪潮起伏中,我尋找永恆燈光」的血淚弔唁。中環虛擬資產狂歡與新界薑茶苦澀的對位敘事,在「敘事解離症候群」的診斷中匯流——當病患鏡中映出被盜人生的幻影,當母親夢見逝者吟誦廣告詞,科技金權噬人本質終現原形。


合作社的集體鑰匙機制,以區塊鏈鎖死記憶,需八成村民同意方得解封,此設計昇華為數位時代的《道德經》實踐。當開源代碼星火燎原,台北志願者掃描全球偽敘事,上海母親撕毀合約的碎紙如蝶紛飛,韓悅衡從共犯到贖罪者的轉折,終使莊子「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的哲思淬鍊為科技倫理的核心。全作以「燈塔系統」對抗「合規敘事」的階級毒瘤,在數據流沙中錨定泥土真實——阿衡掌中滾落的土粒,伯公拐杖叩響的田埂,俱成抵禦虛擬殖民的界碑。


結語:

微瑕在於產業反撲戲碼稍循傳票威脅之舊軌,然「記憶合作社」的全球燎原旋即補強張力;診所薰衣草香氣略顯重複,卻藉張翺之手將心理創傷錨定為時代病徵。當終章樹苗紮根契約灰燼,無人機紅光仍窺伺雨幕,此非妥協而是戰線延展。作品以霓虹深淵為硯,數據洪流為墨,寫就華語科幻罕見的數位《莊子》——在代筆時代的廢墟上,唯有緊握泥土顫抖的真實,方能點亮不朽的靈魂燈塔。


評分註解

98/100 彰顯開創性:


世界觀密度如晶片植入腦際:「情感數據湖」吞噬私語,「預測引擎」殖民未來,「區塊鏈驗證」鎖住記憶殘骸;

角色弧光具存在主義重量:從杜行簡解剖資本的播客麥克風,到韓悅衡贖罪的加密USB,皆成科技倫理座標;

文體實驗撕裂虛構邊界:播客逐字稿與數據代碼殘影交疊,病歷檔案和合約條款拼貼成時代診斷書。

扣二分惟因反派初期臉譜化,然無損其為中文科幻豎立新碑。


翱翔醫療 (2).png

尖沙咀H Zentre店

尖沙咀中間道15號

​H Zentre 8樓 813室

電話:28133700

​Whatsapp:+852 95096276

中環印刷行店

中環都爹利街6號

​印刷行 3樓 305室

電話:28716733 / 28716788

Whatsapp:+852 62084539

坑口海悅豪園店

將軍澳坑口海悅豪園
底層上層 UG18號鋪

​電話:98852916

Whatsapp:+852 98852916

旺角T.O.P.店

旺角彌敦道700號

20樓 2001室

​(T.O.P.商場3樓升降機上)

電話:28710277

Whatsapp:+852 9889391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