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間斷測量紀錄
⏲️Part 1: 間斷記錄系統 (Interval Recording Systems)
1. Partial Interval(部分間隔記錄)
👉 定義:
喺每個固定時段(例如每5分鐘)入面,只要個行為出現過任何一刻,就算成個時段有發生!
🔥 實戰口訣:
「一眼關七,閃現都計!」
📌 經典例子:
監測學生「講粗口」:
9:00-9:05:第4分58秒講咗句「頂」→ 記1次
9:05-9:10:全程乖乖 → 記0次
🚨 伏位提示:
容易高估行為頻率,最啱用嚟捉「神出鬼沒」嘅行為!
🔄 Partial Interval 實戰陰 濕案例
情境:小息操場監測「攻擊行為」
設定:每2分鐘掃描1次,每次觀察10秒
多行為同現:
14:02 拍打同學(同時手指放入口咬)→ 記🟥加註「A+B組合拳」
14:08 搶玩具(伴隨跺腳+尖叫)→ 記🟥加⚠️「三重威脅」
💡 神操作:
✅ 用智能手錶設分段震動提示(10秒觀察+110秒休息)
✅ 自製「行為組合代碼表」:
🅰️=攻擊 🅱️=自傷 🅾️=破壞物件 → 記錄如「A→B→O連招」
伏位破解術:
尾秒殺行為:14:29:55 突發推人
✅ 解決:改用「提前3秒預警模式」,14:29:57開始專注盯
✅ 神器:GoPro廣角錄影,事後慢鏡覆核⏯️
2. Whole Interval(全間隔記錄)
👉 定義:
個行為要由頭到尾填滿整個時段先算數,中途斷1秒都唔計!
🔥 實戰口訣:
「由頭硬到落尾,少粒秒都嘥氣!」
📌 魔鬼訓練案例:
訓練「安坐食飯」:
12:00-12:05:頭4分59秒坐定,最後1秒patpat離凳 → 記失敗
12:05-12:10:全程石化 → 記成功
🚨 使用時機:
專治「三分鐘熱度」,要訓練持久性行為!
🕰️ Whole Interval 地獄級應用
案例:自閉童如廁訓練
目標:連續5分鐘安坐馬桶
龜毛規則:
✅ 0次站起(連膝蓋伸直都唔得)
✅ 0次拍打廁板(手指輕敲即重計)
✅ 眼神保持向前(瞄向左邊玩具櫃超過2秒→失敗)
阿媽戰鬥日記:
14:00-14:05 ❌(第3分鐘放屁嚇親自己起身)
14:30-14:35 ❌(4分58秒摸廁紙捲筒)
15:00-15:05 ✅(全身定格如兵馬俑)
🆚 兩大法寶對決表
| 比較位 | Partial Interval | Whole Interval |
|-------|-------|-------|
| 記錄重點 | 有冇發生過 | 係咪持續夠耐 |
| 適用行為 | 突發/短暫行為 | 需要維持嘅行為 |
| 數據偏向 | 高估實際次數 | 低估持續能力 |
| 家長反應 | 「點解成日都發生😡」 | 「點次次都做唔足😭」 |
📅Part 2: 時間取樣黑科技 (Time Sampling Procedures)
⏱️Momentary Time Sampling 慳力大法
例:每10分鐘「突擊檢查」老人院舍拍枱行為:
取樣策略 (Sampling strategies):
專揀轉堂/派藥時段抽查(高發時段)
常見錯誤:
阿姐掛住傾電話,過咗3分鐘先記返——數據即變垃圾!
💡進階應用實例 (Conditional sampling):
發現個案 食朱古力後30分鐘 會尖叫:
設 定「食零食後」自動啟動每5分鐘取樣
用智能手錶震動提示記錄員
🧩Part 3: 複雜行為拆骨記錄 (Complex Behavior Recording)
🔗行為鏈破解術 (Behavioral Chains)
例:拆解「搶玩具→推人→逃跑」攻擊鏈:
組件分析 (Component analysis):
發現「推人」步驟成功率最高(9/10次得手)
錯誤模式:
每次「逃跑」都會撞到門柄(可能視覺感知問題?)
🌍環境互動記錄 (Ecological recording):
用四格表格同時記:
| 時間 | 行為 | 在場人物 | 環境聲音 |
|-----|-----|-------|-------|
| 10:15 | 撕書 | 阿Sir+3同學 | 消防車響號 |
| 10:30 | 尖叫 | 獨處 | 冷氣機滴水聲 |
💥Part 4: 進階應用爆seed技巧
🎭反應類別分級 (Response Classes)
例:將「攻擊行為 」分三級記錄:
輕量級:拍枱(畫△)
中量級:推人(畫○)
核彈級:咬人見血(畫💥)
📈效能測量鬼馬公式:
設計「安坐指數」=
(達標間隔數 × 2) - (中斷次數 × 0.5) + (主動要求休息次數 × 1)
➡️ 用嚟反映「唔係齋硬坐」嘅質量!
🚨 間斷記錄核彈級伏位
Partial Interval 三大死亡陷阱:
閃現魔人:行為剛好卡在兩個觀察窗之間
例:14:04:58 尖叫 → 14:05:00 新週期開始
破解:重疊式觀察窗(14:00-14:15, 14:10-14:25)
忍者行為:快速完成整套動作(例:5秒內完成搶筆→扔筆→奸笑)
對策:加設「微間隔」——每5秒掃1次,連續掃3次為1單位
觀察者效應:目標發現被監視即變乖
陰招:偽裝成玩手機實際在記錄(用emoji代碼快速輸入)📱
Whole Interval 崩潰現場:
毫米級犯規:
「阿仔只是腳趾公離地1cm!」
「佢呼吸起伏太大導致臀部輕微移位!」
調解方案:
✅ 制定「可容忍誤差範圍」(如3mm內不計)
✅ 改用壓力感應坐墊客觀測量 🪑
💬阿媽都明嘅例子:
「Sequential dependencies」 = 「每次阿仔撕完作業簿,實跟住衝去廁所掟牙刷——要預早派人守住廁所門口!」
「Context effects」 = 「個女淨係會喺爺爺面前撞頭,因為爺爺次次即刻比手機佢——典型社會性強化!」
🎯記住:間斷測量嘅精髓係「用最少眼力捕獲最多信息」,最緊要識得 揀時辰 同 睇關聯!
Related Lectures:
Category 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se lectures focus on preparing, collecting, recording, and analyzing data in ABA practice.
Lecture 7: 數據收集準備 (Preparation for Data Collection)
Lecture 8: 連續測量紀錄 (Continuous Measurement Recording)
Lecture 9: 間斷測量紀錄 (Discontinuous Measurement Recording)
Lecture 10: 成果記錄 (Outcome Recording)
Lecture 11: 數據入庫+圖表攻略 (Data Entry and Charting Strategies)
Lecture 15: 數據整合與分析 (Data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Lecture 40: 變數追蹤實戰 (Practical Variable Trac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