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個別化評估秘笈
📝Part 1: 評估設計兵法 (Assessment Design)
📑協議開發實戰 (Protocol Development)
例:為「尖叫王」阿明度身訂造評估:
個體變數:加插「午睡充足度」評分(發現瞓少1小時尖叫率+30%)
時間軸詭計:特登安排評估在放學後vs補習後,捉到疲勞因素
例:食飯前 vs 食飯後嘅「暴龍妹」小美
個體變數:加插「零食庫存量」指標(發現小美書包有朱古力時,發脾氣率↓50%)
時間軸詭計:特登喺小息後(肚餓模式)vs 午餐後(飽到瞓著)做拼圖測試,發現「餓底狀態」下專注力得5分鐘,仲短過IG Story!
例:網癮少年阿強嘅「戒斷反應」監測
環境陷阱:週末打機馬拉松 vs 平日阿媽收咗router後,用「手指抽搐頻率」同「眼神死程度」評分,發現斷網1小時後,阿強會進入「佛系模式」——對住牆紙發呆🤯
🔄系統整合陰招 (System Integration)
用三腳凳理論評估自閉症兒童:
行為數據(坐姿時間)
生理數據(手環測心跳)
環境數據(課室噪音分貝)
➡️ 發現噪音超過60分貝即「凳腳折斷」開始搖腳
陰招1:奶茶理論測ADHD仔
行為數據:抄黑板字速度(珍珠奶茶飲完前要抄完!)
生理數據:智能襪測腳趾郁動頻率(腳趾打拍子=腦海播緊《倒轉地球》)
環境數據:隔離組同學講嘢音量(發現每有人講「LOL」一次,阿傑抄漏3個字!)
➡️ 結論:ADHD三寶 = 手快、腳癢、耳仔靈!
陰招2:K房評測法睇社交障礙
用唱K app數據:揀歌時間(超過5分鐘=選擇困難症發作)
心跳手環:唱《浮誇》時心跳爆錶 vs 唱《幸福摩天輪》淡定過阿婆
環境變數:班長遞咪時手震幅度(發現佢怕醜程度同手心汗量成正比💦)
➡️ 破解:原來班長唔係「社恐」,係「怕走音恐懼症」!
⚙️Part 2: 執行系統拆解 (Implementation Systems)
📏標準程序變通術 (Procedural Guidelines)
例:標準「安坐評估」要5分鐘,但阿玲最多坐30秒:
適應標準:改為「30秒安坐+30秒休息」循環模式
伏位破解:用智能眼鏡錄影,事後慢鏡分析微細動作
例:教「自己着襪」分5步,阿明聽到3步就發忟
→ 改為「拎襪筒→套腳趾→拉上腳踭」3步口訣,用emoji圖卡提示
伏位破解:暗中貼螢光貼紙喺襪筒邊緣,等佢易對位
例:評估「用匙羹」要連續舀5次,但細佬會掉餐具
→ 改為「我舀→你接棒」輪流制,每成功傳遞1次即播<叮噹>音效獎勵
例:今日評估「拼圖能力」明明得3塊,聽日突然砌到10塊
→ 改用「彩虹進度表」:最低3塊(灰色)、平均6塊(黃色)、爆seed 10塊(閃粉貼紙區)
🕰️資源管理金句 (Resource Management)
時間分配:預多50%時間畀「執頭執尾」(實戰發現10次有9次搵唔到計時器)
人員需求:評估「搶玩具」行為時,必須有兩位男治療師扮「人肉防撞欄」
🧩Part 3: 複雜評估組件 (Complex Assessment Components)
🔍功能分析捉鬼記 (Functional Analysis)
例:拆解「撕書」行為:
變數隔離:
獨處時撕 → 可能自我刺激
被罵時撕 → 可能逃避任務
模式分析:
發現每逢中文課本必撕,英文書完好 → 可能學科相關焦慮
📚技能評估爆笑場面 (Skill Assessment)
測試「用筷子」能力:
先備技能:能否握筆寫字?
現有技能:夾到波子但送唔到入口(中途跌落褲浪)
精熟標準:連續3日成功夾起5粒花生而不被狗偷食
🌍Part 4: 環境評估奇招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場景分析實例 (Setting Analysis)
例:評估「學校走廊推撞」行為:
物理變數:轉角位鏡子破裂 → 視覺提示不足易撞人
時間因素:小息最後2分鐘出事率+70%(趕返課室壓力)
🌳生態評估貼士 (Ecological Assessment)
發現個案在公園必搶波:
自然後果:搶波後其他小朋友會追住佢 → 強化奔跑快感
文化因素:阿嫲每次事後都買雪糕安慰 → 形成完美行為鏈
💬阿媽都明嘅例子:
「Interaction effects」 = 「開冷氣+播音樂時,阿仔做功課快20%,但係錯率+15% → 要取捨!」
「Implementation barriers」 = 「爺爺成日偷偷俾糖個孫,搞到正強化計劃穿煲 → 要收買爺爺做『特務』!」
🎯記住:個別化評估嘅精髓係「見人講人話,見鬼改protocol」,最緊要識得 靈活變通 + 跨界整合!
Related Lectures:
Category 3: Behavioral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These lectures cover techniques for observing behavior, assessing preferences, and conducting individualized evaluations.
Lecture 6: 行爲觀察及動機分析 (Behavioral Observation and Motivation Analysis)
Lecture 13: 偏好評估大法 (Preference Assessment Techniques)
Lecture 14: 個別化評估秘笈 (Secrets of Individualized Assessment)
Lecture 16: 功能評估技術 (Functional Assessment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