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數據收集準備
Part 1: 點揀量度系統?(Selecting measurement systems)
✅ 行為特性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係咪容易數次數?定要計持續時間?
例:尖叫(次數) vs. 發呆(持續時間)
✅ 環境限制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課室太嘈難錄音?用電子系統定紙筆記錄更實際?
✅ 人手技能 (Staff capabilities):
阿明連Excel都未識用?咁咪用簡單tally sheet囉!
2. 操作化定義要「貼地」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 例:「發脾氣」唔可以寫「情緒失控」,要具體化:
「大聲尖叫超過10秒 + 拍打桌面至少3次」
🛠️Part 2: 系統開發 (System Development)
📊Assessment Tools 設計攻略
1. 數據表點設計?(Data sheets design)
簡單過填LOL卡!一欄行為、一欄時間、一欄備註
電子系統伏位:Wi-Fi斷線點算?記得set離線模式!
2. 環境分析 (Environmental Analysis)
物理環境 (Physical layout):
例:個治療室係開放式定獨立房?會唔會有突發轉場情況?
人手分配 (Staff allocation):
阿陳負責錄影,阿May負責計時,分工要寫到明!
🔍Part 3: 預評估規劃 (Pre-Assessment Planning)
💡Component Analysis 要拆到最細
反應類別 (Response classes):
例:掟嘢、尖叫、踢凳——全部歸類「攻擊行為」?定分開記錄?
強度分級 (Intensity levels):
「細聲哭」vs. 「嚎哭到嘔」點界定?用分貝計定肉眼觀察?
🚨系統測試必做Checklist
試行測試 (Pilot testing):
搵個熟手同新仔一齊試,睇吓數據係咪差天共地!
應急方案 (Backup systems):
個iPad冇電?即刻拎後備紙張同計時器頂住!
💬實用Tips:
「Reliability checks」= 「搵多個人對數,唔係自己話OK就OK!」
「Validity checks」= 「你度緊嘅嘢,係咪真係反映個問題?」(例:度「專注力」卻只計望住老師嘅時間,可能唔準!)
🔍 Reliability Checks 實戰案例
案例1:數離座次數
👩🏫 老師A記錄:「阿明今日離座8次」
👨🏫 老師B同時記錄:「同一時段離座12次」
🚨 問題:發現兩人對「離座」定義不一致(老師B連半起身都計)
✅ 解決:制定操作定義「臀部完全離開座位超過5秒」+ 拍片對照📹
案例2:家長情緒記錄
👩👦 阿媽話:「個仔成日發脾氣!」
📊 社工發現:
阿媽日記寫「每日發脾氣10次」
爸爸偷偷記錄「其實得3次」
🔎 拆解:原來阿媽將「皺眉頭」都當發脾氣😠
✅ 調整:改用「尖叫+掟嘢」作為明確定義
案例3:拍手次數
✋ 治療師A數到45次/小時
✋ 治療師B數到32次/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