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刺激控制轉移
刺激控制轉移 係指逐步將對某個行為嘅「控制權」由原本嘅提示(prompt)或輔助(例如手把手教、語言指示)轉移到自然嘅環境刺激(例如物件本身、情境)。目標係等學習者最後唔需要依賴額外提示,都能夠喺正確嘅刺激出現時做出適當反應。
步驟例子(教小朋友揀紅色卡):
全輔助:捉住佢隻手拎紅卡
局部輔助:輕輕掂吓佢手肘提示方向
言語提示:「揀紅色啦」
延遲提示:等2秒,等佢自己試先再幫
自然刺激:剩低紅卡本身做提示,完全唔出聲唔掂手
同泛化嘅分別:
刺激控制轉移:集中訓 練「單一情境下」擺脫人為提示
泛化:強調學識嘅技能可以喺「唔同場合/人/物件」都識用
(例如:唔止識揀卡,仲識認街嘅紅綠燈)
控制參數拆解 → 設定清晰標準!
【五大要素】
刺激識別:分清楚咩係「開關掣」 vs 「調光掣」💡
控制元素:教「紅燈停」時,要確定佢係睇燈色,唔係聽聲🚦
轉移要求:由用圖卡溝通 → 轉為口頭表達🗣️
反應標準:寫字由「睇住抄」→「默寫出嚟」✍️
質素指 標:剪紙直線偏差 < 2mm 📏
【爆笑甩轆案例】
阿明學識廁所沖水要㩒掣,點知去商場見到消防警鐘紅色掣都㩒落去… 🚨💦
→ 反映未掌握「廁所特定環境」呢個控制元素
刺激轉移5大技巧
1. 設計清晰嘅「提示層次」
由多到少:先俾最大輔助(如手把手教),逐步轉向間接提示(例如眼神/環境提示)
例子:教「攞杯」指令:
① 輕推手肘指向杯子 → ② 指住杯子 → ③ 望住杯子方向 → ④ 自然情境(杯放枱面,等自主反應)
提示類型排序:物理提示 → 視覺提示 → 語言提示 → 自然情境提示
2. 控制刺激嘅「漸進變化」
形狀/顏色先變:先改變非關鍵特徵,再改核心特徵
例子:教認「紅色圓形」:
① 原圖紅色圓形 → ② 紅色橢圓形 → ③ 粉紅色圓形 → ④ 其他形狀+顏色
加入干擾項要慢:新刺激出現時,先單獨呈現,再逐步加其他物件
例子:教認「牙刷」文字卡:
① 只顯示「牙刷」卡 → ② 加1張無關卡(如蘋果) → ③ 混入3-4張卡片
3. 時間差控制法
延遲提示:等1-2秒再俾提示,逼個體先嘗試自主反應
例子:問「咩動物汪汪叫?」後默數3秒,如果冇反應先指住狗嘅圖片
逐步縮短輔助時間:原本按住手3秒教畫線,下次減到2秒,再減到1秒
4. 強化策略配合
只強化「目標刺激」嘅反應:避免混淆
例子:轉移「拍手」指令從語言提示到手勢提示時,如果治療師舉手勢後個體拍手,立即強化;但若等治療師開口先拍手,則不強化
隨機強化比例:轉移後期改用間歇性獎勵(例如3次中獎1次),增加反應穩定性
5. 錯誤糾正技巧
即時中斷+重新演示:錯反應時暫停,立即展示正確刺激組合
例子:教「揀藍色」時如果揀錯,馬上收起其他顏色,只留藍色+1個干擾色再試
反向褪提示:如果轉移失敗,暫時退回上一步驟強化
🔍 失敗類型分析
「亂咁反應」(隨機回答/動作)
可能原因:褪提示太快、新刺激同舊刺激差異太大
挽救:
→ 退回上一步驟增加練習(例如重新加入口型提示)
→ 用「零錯誤教學法」:暫時加大提示強度確保正確反應
「卡喺舊提示」(只跟原有刺激反應)
可能原因:新舊刺激同時出現時區分度不足
挽救:
→ 誇大新刺激特徵(例如文字卡加粗體/螢光筆標記)
→ 用「刺激漸變法」:舊提示逐漸變形(如將手指指物改成透明膠片指物)
「延遲過長」(猶豫唔反應)
可能原因:褪除時間差太急/強化不足
挽救:
→ 縮短步驟(例如延遲提示從2秒改回1秒)
→ 加入「預告提示」:轉移前先講「而家要自己試下啦!」
🛠️ 進階挽救技巧
「刺激遮蓋法」
用白紙逐步遮住舊提示部分(例如遮住圖片嘅一半,突出文字卡)
例子:教認字時,先用紙蓋住圖片嘅80%,每次正確反應後露出多10%
「雙軌訓練」
分開練習舊刺激同新刺激組合,避免混淆
例子:
時段A:只用文字卡「蘋果」+ 口型提示
時段B:用實物蘋果 + 口頭指令
避免同一時段混合兩種刺激
「錯誤對比教學」
刻意展示錯誤反應+即時糾正
例子:治療師指住「狗」嘅文字卡問「呢個係咩?」,同時擺出貓狗圖片,如果學童答「貓」,立即指正「唔係,呢個先係狗」並強調狗嘅特徵
📉 數據驅動調整
畫折線圖記錄:橫軸訓練次數,縱軸提示等級(例如1=全提示,5=無提示)
3次連續失敗 → 自動觸發退回上個階段
成功率波動大 → 增加同一步驟嘅變換形式(例如換不同字體嘅文字卡練習)
案例:
教ADHD兒童從「拍枱3下」嘅觸覺提示轉移到「計時器響」嘅聽覺提示時失敗,分析發現:
問題:計時器聲音太短(1秒),兒童未注意到
挽救:
→ 改用長響5秒嘅計時器
→ 初期同時拍枱+計時器響,再逐步褪除拍枱次數(3下→2下→1下→0下)
記住:刺激控制轉移唔係直線進步,必要時要「退一步進兩步」,關鍵係保持反應嘅準確性優先於速度! 🚦
常用案例:
1. 自閉症兒童:從實物到文字嘅食物請求
目標:將「指住實物」轉移到「指文字卡」來表達想要嘅食物
步驟:
初始階段:
枱面放蘋果實物+文字卡「蘋果」
治療師指住實物問:「你想食咩?」同時手勢指向文字卡
混合刺激:
逐步將實物移遠,文字卡移近